-->
我非常喜歡看歌唱選秀節目,看一個個的素人唱著唱著,逐漸有了星樣,真實版的麻雀變鳳凰大變身比電視劇還吸引人。但隨著賽事愈演愈烈,伴隨而來的是無盡的網路謾罵和批評。「腿太粗」「人假掰」「內定說」「家裡有錢買通評審」「露腿露胸才沒被淘汰」……什麼批評都有。
任何內定對公開比賽來說,都是可恥的行為,在此不討論。我想討論的是:腿太粗、人假掰關唱歌什麼事?這是美腿大賽還是歌唱比賽?就算選手愛露,只要沒有妨礙風化,沒犯法吧?
網友評論中,可取之處不少,但不可否認,不可取的更多。情緒性激烈的字眼、叫囂、謾罵和挑釁,大家好像習慣了,覺得網路上的留言就是流言,不理性是正常,理性才是不正常。會被網路留言傷害的人,是他自己有問題,跟留言評論的人無關。
似是而非的價值觀,大家麻木了。有感覺的人是傻瓜!已經看不到好的那一面,看到壞的也覺得理所當然!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態度嗎?
選秀節目的確是一個商業包裝的過程沒錯,卻也是一個培養自信的舞台,更是一條『找自己』的捷徑。看著十幾歲、二十歲出頭的年輕選手,從一開始拿著麥克風會發抖、緊張到唱歌會忘詞、穿著不適合自己的老氣衣服、頂著俗氣的髮型、不知道怎麼接主持人的梗,然後,慢慢的蛻變,漸漸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外型和歌路,跨越自我設限,釐清外界觀點的迷霧,認真尋找自己最迷人的一面、最有魅力的角度。
這條路,每個人都在走。不管幾歲、什麼職業,每個人都在探索自己的路上,企圖開創更多可能性,尋找自己最有市場價值,最具競爭力的面向。即使是大明星也不例外,一樣擔心被淘汰。這就是人生。
鏡頭回到選手身上,這些選手中,多半過不了關,中途打包回家,只有少數能留到最後。然而,不管是否中途被迫離開,大多數選手都表示:他真的很喜歡音樂,就算大家都說他唱得不好,就算被淘汰,他仍願意繼續努力下去,不會放棄。
這樣的精神,我甘拜下風。我回想,拿什麼跟他們相提並論?有什麼夢想是我不顧一切,堅持下去的?我的人生走到現在,是否曾像他們那麼不顧一切,下定決心去爭取過?
光這一點,我就想親吻他們每一個人,想從他們身上汲取更多的勇氣與熱情。
然而網路的評論中,多半看到負面的評價。人活在這世界上,不可能不批評人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意識,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標準,即便不說出口,心中也會對別人做的有所評價。
然而,心中的每句評價都要原封不動的搬出來嗎?不經過思考,想什麼就說什麼,這樣叫做率直嗎?更關鍵的是,若是你討厭的選手站在你面前,你敢對著他說出你的批評嗎?
答案顯而易見。許多人只敢躲在網海裡,匿名以訪客批評,打隱形筆戰。
因為沒人知道你是誰,就能放心的說出原本的你不敢、不常、不知道該不該說的話。
任何不確定的想法都沒問題,任何話都不需要考慮,什麼字眼都OK,任何道德束縛都擺一邊──XXX唱得很爛!OOO花心!破麻!
愈來愈多事件讓我們看見,網路上挑釁的批評帶來了官司,甚至死亡。這已經不是虛擬的網路事件,而是真實的新聞事件。
2009年4月,單親媽媽張嘉晏疑似被張姓女網友逼得跳樓輕生。張姓女網友在網路上設計挑釁情境,引誘看不下去的網友出言批評,並將這些幹譙她的留言存檔,提起告訴,張嘉晏因此挨告。張姓女網友的目的在金錢,她前後提告多件。單親媽媽張嘉晏卻不願意和解,因而被張姓女網友出言威脅要看著她坐牢、女兒被送到寄養家庭。張嘉晏疑因一時想不開,跳樓身亡。
2010年7月新聞,台北縣陳姓男子告張姓男子,藉此提告求取和解金。檢方查出陳姓男子近年不斷在討論區留言挑釁,刻意激怒對方,一旦對方反擊,就告對方公然侮辱、恐嚇等。陳姓男子還貼文炫耀「和解金收快20萬元」。
寫到這裡,說真的,我已經想放棄了。寫這樣一篇文,八成會被網海淹沒,沒幾個人會看,很可能還有人批評我老古板、做作、假道學……但是,一想到那些選手的努力,我就覺得自己應該寫完結論。
下一次,在網路留言送出前,請多想三秒鐘,你的評論是否會傷害到別人?
而有影響力的藝人和名人、名嘴們,請你們在鏡頭前發言時,更要多想三秒鐘。